close

你有聽過「舒適圈」嗎?

「舒適圈」理論認為︰舒適區內有安全感,但缺乏挑戰,只要走出去,你才能進步

它的狀態讓你心裡有安全感— 沈默﹑獨先玩手機﹑發MSG....相反,「舒適圈」外的狀態讓你產生心裡焦慮— 自我介紹﹑和陌生人說話﹑打電話...

「舒適圈」的那個圈,就是你內心的安全邊界,這個理論本來是解釋某些心理狀態的,但後來,發展成了。刻意學習」,作用發生了變化

 

 

回想起來,我的「舒適圈」的範圍從剛畢業到現在出來社會打滚快10年變得愈來愈大,從以前每次要跟陌生人打電話之前會怕的要事先練習通話內容,緊張到要打了又掛糾纏好久,到現在能從容地溝通,最多事前想清楚通話內容的幾個要點

你也想想自己的「舒適圈」是什麼,好讓你理解之後要講的「能力圈」

 

你有聽過「能力圈」嗎?

「能力圈」理論是由查理. 蒙格 ( 是巴菲特五十多年來最重要的合夥人 ) 原先用於投資領域,其理論認為每個人應專注自己的知識邊界,圍繞著你最熟悉、專精的領域投資。

有意識地畫出自我能力邊界,並因著自己過去在該產業、領域累積的經驗,專精深入地研究,讓個人已知的興趣、熱情、能力,成為真正的專業。

 

其實,這兩個圈可以同時看待, 透過一步一步拓展舒適圈的同時 (從膽小到不能打電話到現在從容不逼),也是在建立你能力圈更大的邊界 (溝通能力提升),並有知覺地在能力圈擴大同時,提高技術,讓舒適圈成為你無可取代的力量。

 

那我剛學跳舞就可以跟最利害的老師學了!因為我要跳出「舒適圈」!

「舒適圈」理論,裡面有3個區— 舒適區COMFORT ZONE﹑學習區GROWTH ZONE﹑恐慌區PANIC  ZONE。人應該要跳出「舒適圈」,到學習區去學習,但不要觸及恐慌區,然後再把學習區變成「舒適圈」,從而不斷擴大「舒適圈」和「能力圈」

所以它的意思是不要「未學行先學走」 (廣東話俗語),這個應用在正常人踫到極度艱難的時候會退縮,如果你不是的話就可以不用管哈哈

情況︰你的跳舞老師很快的教你半隻舞,你的腦袋快爆炸,可是左看右望身邊其他同學都會跳了,你就開始想「我應該沒有天份吧?為什麼跳得這樣差?....」在下課了,你什麼都沒有學到,反而有不學的想法,「別人說的對,我不適合跳舞」下次就沒有再來了

問題在於,你走到恐慌區了,把所有精神都放在否定自己,所以先找到自己的舒適區 (屬於你的程度﹑能夠慢慢教的老師﹑擅長的舞種) ,跟著自己能力慢慢提升而不斷去學習區,然後你就進步了!

 

相反地,如果你總是停留在「舒適圈」內,只在自己習慣的舞種裡面跟自己習慣的老師以自己習慣的方式做到自己習慣的水平,就不可能達到新的目標。

 

「在「能力圈」內行動,在「舒適圈」內學習

「如果你不夠了解自己能力圈的界線,這將是場災難。」

查理・蒙格

 

「能力圈」是能力運用,大小不重要,你可以在極度狹窄的細分領域做出大成績

「舒適圈」是能力形成,邊界不重要,大小才關鍵,你要不停地把「學習區」變成「舒適區」

 
 

 

 

只要剛剛好加一點難度才會進步!

 

 

arrow
arrow

    迷小姐‧冒險旅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