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一個年紀就要離開家出去住
不管是因為工作需要﹑自己需要﹑人生階段都會離開

.

前陣子有人隨口說說“想要一起租房子還是你買我們一起付雜費?”

﹙先不要說他的建議是有多坑我 哈哈 我也不會這麼笨﹚

但這個問題讓我重新審視現在的我是要租還是買呢?

 

我上網找了很多不同角度的人說的意見,也看了很多人會爭論的要點

不能分對錯,只有觀點與角色的問題

但首先出發點是自己,因為錢是你的,房子也是你的

.

因為出發點是自己,所以第一個要考慮的因素絕對是『我』

1﹚ 我 (買的目的﹑現在或者將來有沒有能力應付每個月的供款﹑我的性格﹑我想要的生活)

我打算自住的,那就代表可以的話我是不會賣房子

所以別人說的“現在買磚頭十年後會升幾十倍呀”是完!全!不! 關 !我! 事!

﹙幾十倍是我誇大的,意思就是它升到一百億也與我無關,因為我不賣的話錢也不會進我口袋裡,而且到時候也不是只有你的房子升﹚

我的薪金能夠應付每個月的供款加利息嗎?

嗯‥ 是不行,無論是幾年前的我到現在的我,還是不行

因為本身已經跟家人租房子

雖然比起市價是便宜很多,但還是沒有辨法承擔兩個房子,更可況要買

﹙除非我可以直接付5成房價,那每個月的供款也可能可以﹚

我是什麼性格的人?

我很怕安穩重覆無聊的人

也不愛跟計劃走

對未來我還是有期盼,有東西想試想做

最重要代表我的工作未必定下來,那麼需要穩定的交供款是有難度

 

大家也可以想一想這些問題,因為這是你的人生

這題是沒有答案的,你喜歡就好了~(很隨意的喔)

 

2﹚ 列下租跟買房子的優缺點

就像小學生作文一樣

盡量想每方的要點,不要先給自己立場

上網綜合大家所說的論點

然後用另外顏色的筆寫下可以解決的方法或者找出裡面的盲點

這世界上沒有完美的,每一樣東西都是中立的,當你把它放在不同的環境裡,它才變成好的或不好

就像房子真的是資產嗎?在沒有供款完全時,它其實不算資產,它還讓你的流動資金下降了

所以不要先入為主的就給它定義

 

而且方法也不是只有一個!不要限制自己,去無限的思考

再來去想可行的

 

3﹚ 不要太執著﹑不要以為人生是可以預計

不要太執著一些舊有思想

以為租房子就幫別人付錢繳費的迷思

其實很簡單的像你去消費

“你付錢買一個地方給你休息”

也是在幫助你自己

只要能力許可﹑適合自己的,就用那一種方法

 

4﹚不要以為人生是可以預計

你無法預計人生的變數

三十年,什麼都有可能

.

定義自己立場﹙自住/ 投資﹚ 租跟買兩方的優缺點,每一點找找看有沒有取代的方法或者盲點兩方適合什麼人自己是什麼人?

人生有太多選擇,而它們都是為了不同的情況想去幫你解決問題,只要你夠清楚知道自己是什麼人﹑需要什麼

無論是租還是買,它們都是給你一個休息地方的徒徑

 

 

arrow
arrow

    迷小姐‧冒險旅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